新能源涨上天际谁也没想到,这所大学才是

当下最火爆的赛道是什么?

我想,新能源汽车一定榜上有名。

过去三年里,中证新能源指数从点涨到了点;

马斯克从一个几近破产的技术控,一跃成为全球最酷的男人,还一度登上全球首富的宝座;

为新能源汽车造电池的曾毓群,一年身价上涨数千亿,一路冲进了全国富豪前三名……

在这个火热的行情中,你很难想象,有一所大学,几乎承包了新能源汽车的半壁江山,被称为行业内的“黄埔军校”。

1

新能源汽车大佬,扎堆从这里走出

前段时间,财经圈被一张图给刷屏了——

你会发现,近一年市值增长最多的20家上市公司里,前三全部属于新能源汽车相关领域。排在第一位的宁德时代,更是一年暴增亿元,一举成为最靓的仔。号称“A股之王”的贵州茅台,在如此凌厉的攻势之下,也只能夹着尾巴屈居第四。

宁德时代的市值暴涨,其实并不意外。在新能源火到冒烟的当下,宁德时代已然是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其主营的动力电池装机量连续三年保持全球第一,已经站在了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第一层级。

市值的飞升之下,宁德时代掌舵人曾毓群的身价也水涨船高。根据福布斯的数据,截至11月22日,曾毓群个人身家达亿美元,位列中国富豪榜第二名、中国香港富豪榜第一名、全球富豪榜第22名。

沿着曾毓群的“财富密码”,我梳理了一下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大佬。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大佬,几乎被一所高校包圆了。

这是城市战争梳理出来的一份名单——

▲图源城市战争

在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无论是整车制造还是核心零部件,都已经打上了一个深深的烙印:“华工系”。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开沃汽车董事长黄宏生、璞泰来董事长梁丰、大洋电机董事长鲁楚平、巨湾技研董事长黄向东……

一长串的名字背后,华南理工大学的校友差不多占据了新能源汽车企业负责人的半壁江山。

除了宁德时代,这个名单里头卧虎藏龙。亿纬锂能,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五的高能锂一次电池供应商;小鹏汽车,是国内造车新势力中,车型种类最多、价格覆盖最广的品牌;大洋电机,我国电机行业龙头企业之一,公司成立至今,市值已经溢价超过倍……

用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的话来说:

“如果你是华南理工大学毕业的学生,你想要造车的话,只要你在校友群里面吱一声,学长们就已经帮你把供应链给搞定了。”

毫不夸张地说,现在行走在马路上的每一辆新能源汽车,或许都有“华工系”的一份功劳。也正因此,有人把华南理工大学称为:

新能源汽车界的“黄埔军校”。

2

“工程师和企业家的摇篮”

顺着“新能源黄埔军校”的名号往深处看,我愈发觉得,这简直就是一所宝藏高校。

在华南地区的高校群落里,一直有两颗耀眼的“双子星”,一个是中山大学,另一个就是华南理工大学。这所被称为“华工”的高校,是教育部与广东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A类)、“工程”、“工程”等行列。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是一家“以理工见长”的学校。根据官方的信息,目前华工有10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农业科学达到国际顶尖水平,进入全球前1‰,数量居全国高校第6位。

很少有人知道,我国第一块彩色柔性AMOLED显示屏,就是在这所高校的实验室诞生的。

华南理工大学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显示,最受华工毕业生欢迎的职业是“工程技术人员”,占比为33.95%;其次为“其他专业技术人员”(11.51%)。

实业氛围可见一斑。

相比于浓厚的工科氛围,更令人惊讶的,是这所高校的“创业情怀”。如果你走进这个校园,你会发现到处流传着创业传奇。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超级班。

“”指的是无线电技术专业级,“”是当年无线电技术专业的代码。年恢复高考,时代变革下进入华工的这群大学生对知识如饥似渴,做事百折不挠,走出了大批如李东生、霍东龄等中国改革开放的领航者,打造了华工无线电技术专业“超级班”的传奇。

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同一班级同一宿舍里走出了“中国彩电三巨头”——

TCL总裁李东生、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康佳集团前总裁陈伟荣。

他们三人互相学习、共同生活,毕业后先后走上创业的道路,被称为“华工三剑客”。这三家企业的极盛之时,彩电产量占据全国总产量的40%。

这样的故事,还有一大串。

年春夏之交,毕业后留校任教的华南理工大学机械系研究生李连柱和周淑毅突发奇想,放弃稳定的教职工作,拉上华工学生彭劲雄,一起下海创办了广州圆方软件公司。这家公司,就是后来的“家居定制行业第一品牌”——尚品宅配。

一段“师生三人行”的创业佳话就此谱成。

还有现实版的“华工合伙人”创立百米生活、何小鹏二次创业成就百亿梦想、立志要“把小面店像麦当劳一样开遍广州”的宋奇、荔枝微课联合创始人兼CEO黄冠、彩妆国季创始人陈愿好……

难怪华工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华南理工大学是个做实业的地方,珠三角百分之七十的企业负责人和工程师都来自华南理工大学。”

据不完全统计,仅粤港澳大湾区就有近家上市公司或大型企业是华南理工大学校友创立的。

工程师和企业家摇篮的背后,有人开始把华工称为“大湾区斯坦福”。

斯坦福大学是世界顶尖高校,截至年4月已经出过84位诺贝尔奖得主、29位图灵奖得主。同时,斯坦福大学为硅谷的形成和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培养了众多高科技公司的领导者,例如惠普、Google、雅虎、耐克、罗技、Snapchat、思科及LinkedIn等公司的创办人。

务实、用技术改变世界,是这两所高校的共同底色。

3

领先的背后

新能源汽车界的“黄埔军校”、工程师和企业家的摇篮,这两个称号,令人深思——

为什么是华工?

中国从不缺好的理工科大学,北有清华、哈工大,西有西安交大,东有上交、浙大,华工何以脱颖而出、在新能源潮头独领风骚?

这个问题,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发表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家“华工造”的启示》一文给出了答案。

其一,布局早。

早在20世纪70年代,华工就开设了汽车专业,是全国最早开设汽车专业的高校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华工就已经开展汽车电动技术的研发和教学,出版了自编教材《电动汽车学》。四十多年的深耕,这是厚积薄发。

其二,重视跨界合作,产学研结合。

例如,华工大力建设新工科专业,整合计算机、自动化、新能源、车辆工程等相关优势课程资源,组建“新能源智能汽车”跨学科研究平台,推动教师开展关键共性前沿引领颠覆性技术的研究。

更得天独厚的是,依托强大的校友圈,华工广泛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和广汽、东风日产、亿纬锂能、蓝微新源等企业共同推行“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深度参与汽车行业相关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其三,“+智能”培养模式。

作为一个与未来相关的行业,新能源汽车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加强新材料、新能源、自动化、车辆工程等优势学科的学习和实践,更要紧跟时代,强化人工智能基本技能培养。而华工不仅将人工智能纳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还建设了8个人工智能辅修微专业。这一点,颇具前瞻性。

在这三点之外,我找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

华工的校训是“博学慎思,明辨笃行”,不仅要学,更要努力践行所学,做到知行合一。

这一点,和岭南文化的“务实、创新”内涵不谋而合。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就曾说过,“华工人”考虑的是如何用技术改变世界,商业化相对少一些:

很多校友挑选了需要长时间有韧劲的赛道来创新,因而更具爆发力。这并不是华工的校友会看天时地利,而是大家一直在做,刚好又符合国家发展规划成为政策鼓励的对象,因而乘势而起。

找准长期趋势钻进去努力,剩下的,就是等风来。

4

尾声

数年前,高层就直言——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

对我们来说,在高端制造领域,这是为数不多的一条“弯道超车”之路。事实也确实如此,时至今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拥有全球99%的电动巴士,已经是新能源汽车的头号玩家。

智慧芽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专利总申请量的66.79%,中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技术来源国之一。一个上下游贯通的完整产业体系已经形成,在动力电池方面,我们的技术全球领先。

我想,这背后离不开“华工人”的努力。

新能源汽车界“黄埔军校”,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希望。

年,在《福布斯》杂志发布的第18期“全球上市企业0强”榜单中,美国家上榜企业中,以IBM、苹果、英特尔、强生等为代表的“硬科技”企业约家,比例高达18.2%。

在基础电子信息领域,他们有英特尔;IC设计领域,他们有博通、高通、英伟达;基础装备领域,他们有通用电气;新材料领域,他们有杜邦、3M、康宁……

反观中国,我们有“宇宙第一大行”,也有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但就是缺少“硬科技”企业。

美国商业专利数据库(IFIClaims)发布的最新专利报告中,截至年1月2日的全球个最大专利持有者中,排名前十的分别是三星电子、IBM、Canon、通用电气、微软、博世、松下、西门子、英特尔和LG电子。

中国没有一家企业进入前十名。

在光刻机、芯片、激光雷达、高端电阻电容、航空钢材、核心算法、光刻胶等关键领域,中国频频被人“卡脖子”。

一个现实是,在底层技术的积累上,我们从未真正从“生存”模式中走出。无论是芯片、操作系统,还是网络,我们仍深深依赖着西方世界的技术。

要打赢这场战斗,我们需要更多的“华工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fuhaobanga.com/fbph/135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